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定期监测
每3-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精确评估肺结节的大小、形状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生物标志物检测:借助肿瘤标志物(如CEA、NSE等)的定期检测,可以辅助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效规避恶性病变风险。
2.科学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良性肺结节或早期恶性结节,可以考虑使用抗肿瘤药物,如靶向治疗药物或化疗药物,以控制结节的增长。
微创手术:在确定肺结节为恶性并且局限于局部时,可选择微创手术如胸腔镜手术,最大程度地减少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升术后恢复质量。
放射治疗:非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用精准放射治疗(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效杀灭癌细胞同时尽量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3.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是引发肺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戒烟有助于减少肺部负担,降低进一步恶变的风险。
饮食调理: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御肺部感染和炎症。
适度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可提高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全身代谢能力。
空气质量:避免吸入污染空气,尤其应减少暴露于PM2.5较高的环境中,适时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关注定期监测、科学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多角度并举可有效保护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