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氟哌酸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在DNA合成过程中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又称拓扑异构酶II)和拓扑异构酶IV来抑制细菌的DNA复制和转录。
2.在临床应用中,氟哌酸常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等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3.对于胃肠道感染,氟哌酸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旅行者腹泻和其他由于敏感菌导致的胃肠道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种包括志贺菌、沙门菌和弯曲菌。
4.氟哌酸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成人通常每日分2次口服,每次200-400毫克,疗程一般为5-7天。但具体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5.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和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和失眠;以及过敏反应。少数情况下,氟哌酸可能会引起肌腱炎甚至肌腱断裂。
在使用氟哌酸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用药,以确保疗效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氟哌酸不适用于18岁以下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