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是什么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胃脘痛在中医中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指以上腹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其辨证分型主要包括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虚寒以及胃阴不足。针对不同证型,中医会采用相应的诊疗和调理方法。

1.寒邪客胃:多因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所致。表现为胃脘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伴有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溏薄等症状。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紧。

2.饮食停滞:由于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导致消化功能受阻所致。常见症状包括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大便秽臭或排便不畅。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3.肝气犯胃:多与情志因素相关,如长期忧思郁怒等。表现为胃脘胀痛,痛势起伏不定,伴随嗳气频作、叹息舒适、大便偏稀等症状。舌质正常或边尖红,苔薄,脉弦。

4.湿热中阻:多与饮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湿热之邪有关。症状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嗳气吞酸,口苦口黏,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爽或排便困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脾胃虚寒:多因久患胃病或体质虚弱所致。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饥饿时或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6.胃阴不足:多由久病耗伤胃阴或燥热之邪损耗津液所致。表现为胃脘隐痛,灼热感明显,伴随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等症状。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胃脘痛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配合饮食调养和情志疏导,以促进胃部功能恢复并改善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