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导致此类问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变硬且排出困难。长期用力排便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肛门括约肌的紧张,使得粪便更加细小或呈条状。
2.肠道狭窄
肠道局部狭窄或压迫可能导致排出的粪便变细、呈条状或不规则形状。狭窄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肠道肿瘤以及手术后瘢痕形成。
3.肠功能障碍
当肠道平滑肌运动功能受损时,粪便可能无法顺利推进。这类情况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中较为常见。
4.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的失衡可能影响排便过程。有些患者在用力排便时,盆底肌未能正常放松,使肛门处受到挤压,从而导致粪便呈细条状。
5.直肠前突或内套叠
这些解剖异常可导致排便不完全,同时增加对粪便形态的影响。有些病人还伴有排便时需要借助额外力量(如按压腹部)的情况。
6.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压力或焦虑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粪便形态和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如便血、体重下降、腹痛,应尽快就医进行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