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芦荟中的大黄素类和蒽醌类物质是其起效的主要成分。这些物质可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提高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从而起到通便的效果。研究表明,这类成分多见于芦荟皮中,作用较为显著。
2.芦荟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水分,有助于软化粪便,改善因粪便干结导致的便秘问题。但这种作用较弱,常需配合其他因素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3.芦荟在医学上通常被作为一种短期通便手段,不建议长期依赖。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副作用,甚至还可能对肠壁造成刺激性损伤。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以免带来安全风险。
4.芦荟制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存在差异,因此功效和风险也有所不同。在日常饮食中直接食用新鲜芦荟时,应去除外皮和苦味胶状物,仅取内层透明果肉,以降低可能的不良反应。
芦荟虽有一定通便作用,但仅适用于轻微便秘或偶发性的症状缓解,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手段。长期便秘者应先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膳食纤维和水分,同时保持规律运动,如果仍无法缓解,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