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原因和机制
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脏中被酒精脱氢酶代谢为乙醛,随后通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代谢为乙酸。部分人群由于基因突变,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导致乙醛无法及时代谢,从而引发面部血管扩张,表现为脸红。同时可能伴有心跳加快、恶心等不适症状。
2.健康风险
(1)乙醛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长期频繁使其在体内积累可能损伤肝脏,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
(2)研究表明,这类人群饮酒后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可能增加5倍以上。乙醛的致癌作用与细胞DNA损伤有关。
(3)面色潮红的同时若伴随胸闷、头晕等症状,可能提示高血压或其它潜在健康问题,建议格外注意。
3.应对策略
(1)限制酒精摄入。对于脸红的人群,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减少甚至避免饮酒。
(2)增加水分摄入。饮酒后多喝水可以加速代谢废物排出,缓解不适感。
(3)饮酒前适量进食,以减缓酒精吸收速度。
(4)切勿使用某些所谓“解酒药”或滥用药物,这些手段并不能改变乙醛的代谢过程,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
(5)如果因为社交需要少量饮酒,可选择低酒精度的饮品,但仍需警惕过度饮酒的危害。
减少或避免饮酒是解决喝酒后脸红的根本途径。饮酒不仅影响乙醛代谢,还可能对心脑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建议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合理评估饮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