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释放位置不同
(1)肠溶片:其外层包裹有耐酸材料,在胃酸环境中不溶解,可避免药物在胃中分解或损伤胃黏膜。进入碱性肠道后,包衣被破坏,药物开始释放。
(2)缓释片:药片通过特殊制剂技术设计,使药物以较慢速度在胃肠道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均匀释放,与服用部位无特定关联。
2.制剂目的不同
(1)肠溶片:保护药物成分免受胃酸破坏,或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减轻对胃黏膜的损害。
(2)缓释片: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例如缓释型硝苯地平用于长期控制高血压。
3.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1)肠溶片:应整片吞服,不可捣碎或嚼碎,否则会导致药物提前释放,在胃中失去疗效或引起刺激。
(2)缓释片:同样需要整片吞服以保持缓释效果,若切开或咬碎可能导致药物短时大量释放,引发毒副作用。
4.剂型稳定性与适应症
(1)肠溶片:常用于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易受胃酸破坏或刺激胃的药物。
(2)缓释片:适合需长时间稳定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及某些慢性病的治疗。
正确选择药物剂型应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错误使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