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残胃肿瘤

2025-03-0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残胃肿瘤是指在部分胃切除术后,残余胃部组织中发生的恶性肿瘤,多为胃癌的一种类型。这类肿瘤通常与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内容物反流等因素相关。残胃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疾病进展常较快,应予以重视。

1.残胃肿瘤的定义:残胃肿瘤是指患者因其他胃病(如胃溃疡或胃癌)接受部分胃切除术后,在手术后十年以上,残留的胃组织中出现恶性病变状况。主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

2.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

长期受到胃液反流、胆汁反流、不完全消化食物刺激,导致残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增加了胃部慢性萎缩性炎症及不典型增生风险。

手术方式及术后改变的胃肠环境,例如胃的机械障碍、胃酸分泌减少,导致局部免疫调控失衡。

3.临床表现:

残胃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可能包括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或饱胀感等,与原发性胃癌相似。

进展至中晚期时,可出现胃出血(呕血或黑便)、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

4.检查和诊断:

胃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可直接观察到残胃内是否有异常病灶。

病理学活检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消化道造影和腹部CT扫描对于评估病变范围和转移情况具有辅助作用。

5.治疗方法:

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包括彻底切除残胃及周围受侵的淋巴结。

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作为辅助措施,特别是在晚期病例中。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高危人群十分重要。

残胃肿瘤属于胃切除术后的长期并发症,通常在术后10-20年内高发。曾接受过胃切除术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定期复查,尤其是每年通过胃镜筛查残胃是否存在病变迹象。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