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感染性疾病:
结核是导致多发粟粒性肺结节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确诊为结核,应按照抗结核治疗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一般疗程为6至9个月,初期采用2个月联合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后续4至7个月继续使用部分药物巩固。
其他感染如真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2.恶性肿瘤:
如果影像学及病理学提示恶性病变,可能与转移性肺癌相关,应尽快进行全身评估。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综合治疗方案,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3.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血管炎、结节病等也可导致类似表现。针对这些疾病,通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和副作用。
4.尘肺及暴露性疾病:
硅肺和其他职业病导致的粟粒性改变一旦确诊,主要以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因素为主,同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可考虑支持性疗法如氧疗或肺移植。
5.进一步检查与动态观察:
对于暂时无法明确病因的病例,需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取病灶活检来明确诊断。部分病因不明的结节可能需要影像随访,通常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扫描。
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对原发病的控制情况,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遵循医生的长期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