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抗生素治疗:
全身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低血压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症状。这种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碳青霉烯类药物或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具体选择应根据当地病原菌谱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严重感染病例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支持以维持血压,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其他重要生命体征。
2.解除尿路梗阻:
尿结石常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发感染扩散。解除梗阻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步骤。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
a)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超声或CT引导下,通过皮肤插管直接引流肾脏积液,是一种快速、安全的减压方法。
b)输尿管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将支架放入输尿管,使尿液能够绕过结石排出。
以上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稳定状态、结石大小及所在部位。
3.针对结石的进一步处理:
感染控制后,可计划性处理结石问题,避免复发。
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以采用药物排石疗法,包括口服α-受体阻滞剂等促进排石的药物。
较大的结石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术。彻底清除结石有助于降低感染复发风险。
4.实验室检测与影像学检查:
血液和尿液培养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菌类型及药敏特性。
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X线)可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伴随梗阻。
尿结石合并全身感染需要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抗感染治疗及解除梗阻操作,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结石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