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暴露后预防:在被可能感染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这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的机会。随后使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并尽快就医。
2.疫苗接种:接触狂犬病毒后,如果尚未发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快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标准的疫苗接种程序通常为0、3、7、14和28天各注射一剂,共计五次,以最大程度预防病毒感染。
3.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于高风险暴露者,例如严重咬伤或面部、手指等神经丰富部位的伤口,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尽早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
4.其他支持治疗:如果出现反复发热等症状,应警惕可能存在的继发性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必要时可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培养等,以明确是否有其他感染源。根据诊断结果,针对不同的感染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
早期预防是控制狂犬病的关键,在高危环境中应避免与流浪或野生动物直接接触。一旦被咬伤,及时的伤口处理和规范的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确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