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甲状腺外科
1.钙化类型:
微小钙化:直径通常小于2毫米,多见于乳头状癌,有较高的恶性风险。
粗钙化:通常为大于2毫米,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甲状腺腺瘤或慢性甲状腺炎,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些癌症中。
环形钙化:环绕结节边缘,常见于良性结节,如甲状腺腺瘤。
2.临床评估:
微小钙化与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相关性较强,当在超声检查中发现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如细针穿刺活检。
粗钙化若伴随结节快速增大、形状不规则等特征,也需警惕恶性可能。
影像学评估结合病史、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必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结节性质。
3.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部分结节会出现钙化。
钙化的具体比例因研究和技术差异有所不同,但微小钙化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
长期观察或干预措施应基于结节的大小、形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综合评估结果。对于疑似恶性的钙化结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