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肠-肝轴关系:肠道和肝脏之间存在“肠-肝轴”,通过门静脉直接联系。肠炎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毒素等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肝功能异常。
2.慢性炎症传播:中重度或长期存在的肠炎会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状态,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上升。这些炎性信号可作用于肝脏,增加肝纤维化和肝组织损伤的风险。
3.自身免疫相关性:某些类型的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与特定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关。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仅需要治疗肠炎,还可能面临胆管及肝功能的长期监控。
4.药物副作用:用于治疗肠炎的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有可能对肝脏造成直接的负担或毒性,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警惕潜在的肝脏问题,及时就医处理以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