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保持局部清洁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区域,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刺激伤口。不建议使用粗糙纸巾擦拭,可选用柔软湿巾或进行坐浴清洁。
2.定期坐浴
坐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建议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应控制在38-40摄氏度之间。不宜用过热的水,以免对新生组织造成损害。
3.控制饮食
饮食以高纤维为主,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软化大便,避免因便秘加重伤口负担。建议保证每日1.5-2升的水分摄入,避免辛辣、油腻及酒精类食品。
4.预防便秘和腹泻
便秘会增加排便时的压力,导致伤口裂开;而腹泻则可能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如有便秘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软便剂或轻泻剂。腹泻一旦发生,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5.遵从医嘱用药
根据医生建议应用抗生素、止痛药或局部外用药物,防止感染并缓解不适。未经允许,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6.避免剧烈活动
在恢复期间,应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等可能增加肛门压力的活动。可以适当进行轻微的散步,以增强肠道蠕动,促进身体恢复。
7.观察异常情况
若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大量出血、脓性分泌物或者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这些可能提示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术后护理关系到恢复的质量和速度,需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盲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