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水状大便:
形态:大便呈完全液体状,没有成形。
含水量:水分含量极高,几乎没有固体成分。
频率:常伴随频繁的排便次数,每日可达数次甚至十余次。
原因:可能由细菌、病毒感染(如霍乱)、食物中毒或肠道炎症导致。
注意事项:容易导致脱水,需要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2.稀状大便:
形态:大便柔软,类似于泥状或糊状,但不完全液体化。
含水量:水分较多,但仍含有一定的固体成分。
频率:排便次数增加,但一般不会像水状大便那么频繁。
原因:通常与饮食改变、轻度肠道感染或消化不良有关。
注意事项:通常短暂且不严重,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需注意营养摄入。
水状大便较稀状大便更容易引起脱水,因此出现水样大便时需特别关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稀状大便虽然较温和,但若持续也需要寻找原因并进行适当调整饮食。对于任何持续性或严重的腹泻症状,应寻求专业医疗建议以避免潜在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