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针灸的作用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天枢穴、足三里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帮助缓解便秘。其作用与神经调节有关,可激活胃肠功能相关的神经通路。
2.疗效研究: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针灸治疗后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可能有所改善。例如,某些研究发现,经过2-4周的规律针灸治疗,每周排便次数平均增加1-2次。对于由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或肠梗阻)引起的便秘,针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针灸的反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人经过几次治疗就会感到显著改善,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效果不明显。便秘的病因复杂,单纯依赖针灸可能无法彻底治愈,需要结合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4.安全性及注意事项:针灸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受术者存在特殊疾病(如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等问题。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实施治疗。
对于便秘患者,针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仍需重视饮食结构调整、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及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