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药物降温: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解热效果,但需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剂量控制。
2.物理降温:可以通过温水擦浴、冰袋敷贴等方式帮助降低体温。在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防止引起反射性寒战。
3.查明原因:高热可能由感染、血肿吸收等因素引起,因此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发热原因,对症治疗。
4.预防继发损害:持续高热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率增加,心脏、呼吸系统负担加重。需保持环境凉爽,供给充足水分,并监测生命体征。
在处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