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逐步调整入睡时间
每天提前30分钟到1小时入睡,并相应提前起床,避免突然大幅度改变作息时间。这样做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新的生物钟。
2.增加日间光照暴露
在白天尽量多接触自然光,尤其是在清晨。阳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从而帮助调节生物钟。即使没有阳光,也可以在窗边工作或使用人工全光谱照明灯模拟阳光。
3.限制夜晚光线暴露
晚上减少接触蓝光,例如关闭手机、电脑和电视,或者使用防蓝光眼镜。这可以避免扰乱褪黑激素的分泌,促进夜晚困意的产生。
4.建立规律的睡前习惯
睡前可以进行放松活动,例如阅读、听轻音乐或温水泡脚。这些行为会向大脑传递准备休息的信号,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思考。
5.控制咖啡因和其他刺激物的摄入
下午及晚上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和能量饮料。咖啡因的作用通常会持续数小时,可能导致难以入睡。
6.坚持固定的作息时间
即使短期内感到疲劳,也要保持每天同时入睡和醒来的时间,周末也不例外。长期坚持可以有效巩固正常的昼夜节律。
7.适当运动
白天适当锻炼有助于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但运动应安排在下午或傍晚,避免临近睡觉时大量运动影响入睡。
8.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长期无法调整作息,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生物钟紊乱或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寻求医生指导。
改变作息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科学方式循序渐进恢复常规生活节奏,这能帮助改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