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体温调节机制:感冒引发的轻度发热通常是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感染。出汗是身体通过蒸发散热以降低体温的一种方式,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如果体温在37.3℃至38℃之间,多属低热状态,可观察症状变化,不必立即用药。
2.补充水分:由于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需适量饮水以避免脱水。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毫升,可选择温水或淡盐水,也可以适当饮用富含电解质的饮品。
3.保持环境适宜: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0℃至24℃,湿度控制在40%-60%,避免环境过冷或过热。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帮助散热和吸汗。
4.监测体温:定时使用体温计检测体温变化,建议每日测量2-3次。如体温超过38.5℃并伴有头痛、乏力等明显不适,可考虑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
5.休息与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营养摄入,以支持免疫系统功能。可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汤、水果、绿叶蔬菜等。
6.警惕特殊情况:若体温持续升高至39℃以上,或伴有寒战、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病因。
感冒过程中,出汗调节通常是正常现象,关注体温变化和身体其他信号即可,有问题需要咨询医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