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提前产生焦虑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对未来事件进行负面预测。例如,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已经预想到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
伴随身体上的不适感,如心跳加速、胃部紧张或失眠等,尽管反应原因并不明确。
持续性高,可能长时间盘旋于头脑中,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2.为何属于情绪内耗:
这种焦虑大多由主观臆测引发,而非实际存在的威胁。长期陷入无效的担忧,会使人精神疲惫。
内耗还会导致个体注意力分散,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持续担忧和假设中,心理资源被大量占用,但实际问题却并未得到改善。
3.常见诱因:
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例如害怕失败或被评价。
完美主义倾向,例如对事情的结果有过高期待,却无法容忍任何偏差。
缺乏自信心,例如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即将到来的任务或挑战。
4.潜在危害:
长期焦虑可能演变为慢性疲劳、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障碍。
会削弱适应能力,使人对真实生活中的压力更加敏感。
避免情绪内耗需要学会区分哪些问题是真正需要解决的,哪些只是毫无根据的假设,并通过积极的休息、运动和心理调节技术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