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结构化的社交场景模拟,例如角色扮演和小组互动,帮助学习如何进行对话、理解面部表情、识别他人情绪。
使用社交故事法,通过具体情境中的例子讲解适当行为,比如如何礼貌打招呼或加入一个群体讨论。
2.情绪管理训练
引入情绪识别工具,如图片、卡片,帮助辨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授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以应对焦虑或挫折感。
建立情绪反应计划,明确在面对不同情绪时采取的行动步骤。
3.语言与沟通能力训练
采用语言治疗方法,通过游戏、对话练习,提高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语调调整和非语言信号的运用,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搭配。
鼓励多参与实际情境对话,增加实战经验,例如在商店购买商品或咨询问题。
4.行为管理与认知训练
运用正强化技术,通过奖励机制鼓励良好行为,同时逐步减少不恰当行为的发生。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分析和纠正思维模式中的偏差,改善处理问题的能力。
制定每日行为目标表,培养计划性和自我监督能力。
5.感统训练与兴趣引导
针对可能存在的感官敏感问题,结合感统训练设备,如平衡板、触觉玩具,改善对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
尊重其特殊兴趣领域,在合适情况下将兴趣转化为学习或职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每一种训练方式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干涉,同时需要积极鼓励与耐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