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疾病与接受现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据研究,大约5%-1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焦虑障碍。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够减轻自我批评带来的压力,为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2.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规律作息: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加重焦虑,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9小时之间。
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这可以显著减少焦虑水平。
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尼古丁以及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加重焦虑症状。
3.掌握缓解焦虑的技巧
深呼吸练习:采用腹式呼吸法,每分钟呼吸6-8次,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放松训练:例如渐进性肌肉放松,通过系统地收缩和放松全身肌群来缓解紧张感。
正念冥想:每天花10-20分钟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可以增强对情绪的控制力。
4.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学会识别并纠正负性思维:记录每天的焦虑事件及相关想法,然后分析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
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与支持性人际关系互动: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内心感受,有助于获得理解和支持。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焦虑症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改变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来减少症状。
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焦虑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需遵医嘱服用并定期随访。
焦虑症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稳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