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时心电图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2025-03-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房颤时的心电图形成机制主要与心房内异常电活动和传导途径有关。在心房颤动期间,许多不规则和快速的电信号在心房组织中循环,导致其无法有效收缩。以下是房颤心电图形成的几个关键机制:

1.心房内多重电活动:房颤时,心房内部出现多个异位起搏点,它们产生快速且不规则的电冲动。这些异位电活动来源于心房肌纤维,无序地传播,导致心房整体收缩功能丧失。

2.波形特点:由于心房内电活动的无序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细小、不规则的f波(纤颤波)。这些f波通常频率高达300到600次每分钟,但其幅度较低且形态不规则。

3.心室反应的变化:房颤期间,由于传导至房室结的电信号也变得不规则,因此心室的反应速度变得极不规律。在心电图上,这种不规则性表现为R-R间期的显著变化,通常称为心室率不规整的现象。

4.房室结的调节作用:房室结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掉部分过快的心房电活动,因此尽管心房的电活动非常快速,心室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通常在100到175次每分钟之间。这种调节作用在心电图上体现为心室率的相对不规律但偏快。

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P波消失、f波出现以及心室反应的不规则性,这些均是由心房内多重电活动和房室结调节效应共同导致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