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通常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相关。这类息肉是由于肠道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的,并不具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它们常表现为小型息肉,可能伴随着肠道出血、腹泻等症状。
2.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种由正常组织异常排列导致的良性病变,典型代表是幼年性息肉和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的息肉。幼年性息肉多见于儿童,但也可发生在成年人群中,其本身恶变风险较低,但如果出现多发情况,可能存在癌变潜在风险。
3.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之一,通常发现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这类息肉因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癌变风险极低,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锯齿状病变),可能需进一步监测。
4.淋巴样息肉
淋巴样息肉属于罕见类型,是由于肠道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形成,常见于儿童群体,与炎症或免疫反应相关。这类息肉通常没有恶变倾向,且多数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内镜观察诊断并在必要时切除。
非肿瘤性肠息肉虽然整体恶变风险较低,但对于特定类型尤其是多发息肉或合并其他疾病者,仍需注意随访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