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细菌感染:大多数尿道炎由细菌引起,特别是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等,也可能导致尿道炎。
机械性损伤:插入导尿管、频繁性交等行为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引发炎症。
2.症状:
排尿疼痛:在排尿时会感到烧灼感或刺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尿频和尿急:经常有排尿的感觉,但每次排出的尿量很少。
尿液异常:尿液可能浑浊,有时还会带有血丝或异味。
3.诊断:
尿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细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尿培养:进一步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依据。
PCR检测:对于怀疑性传播疾病的病例,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特定病原体。
4.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
局部护理: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洗剂。
多饮水:增加排尿量,有助于冲洗尿道,减轻症状。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干燥清洁。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侣。
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加重。
尿到口有点痛通常是尿道炎的表现,应注意个人卫生和性行为安全,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