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根据病原体类型:
细菌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通常通过吸入含有细菌的空气小滴传播。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都可能导致传染。
病毒性肺炎:由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冠状病毒等不同种类的病毒引起,也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这类肺炎的传染性通常较高,因为病毒可以在空气中或者通过污染的表面存活一段时间。
真菌性肺炎:由特定环境中的真菌孢子引起,如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虽然相对不易传染,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仍需注意。
2.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物品,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而感染。
社区爆发:在学校、护理院等密集场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
3.易感人群:
幼儿与老人:由于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抵抗力减弱。
免疫力低下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4.预防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例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消毒液,避免触摸脸部。
避免密切接触:尽量远离正在患病的人,特别是在流行期间。
肺炎是一种可传染的疾病,尤其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类型,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风险较高。对免疫力较弱及慢性病患者尤需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