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明确咳嗽的类型和诱因
咳嗽时间超过2-3周,多考虑为慢性咳嗽,可能与过敏、哮喘或感染后咳嗽有关。
如果伴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夜间加重的咳嗽,需警惕哮喘或者胃食管反流可能性。
突发且伴有呛咳,需考虑气道内异物可能。
2.环境因素排查
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良好:避免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物,以及过多接触香水及清洁剂刺激。
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避免过于干燥。
是否有过敏原暴露,如尘螨、动物毛发、霉菌等。
3.饮食与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饮食以温和易消化为主,如粥类、汤类,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可用温盐水漱口帮助缓解喉咙刺激感,但确保安全使用。
4.必要时就医检查
如果咳嗽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高热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处理。
长期不愈的咳嗽,可通过胸片、血常规、过敏原测试等手段进一步明确病因。
若与哮喘相关,可能需要长期管理,包括吸入激素治疗。
5.其他需要关注的疾病
慢性感染如肺结核,也可能导致久咳,但较为少见,需结合其他症状和生活史综合判断。
支气管扩张、先天性气道畸形等结构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长期咳嗽。
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家长需密切观察并记录咳嗽的特点和变化情况,以便提供更加准确的病情信息给医疗人员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