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理机制: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因骨髓中不正常白细胞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由于异常白细胞迅速增殖,它们会阻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
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是一种骨髓功能衰退的疾病,导致骨髓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最常见原因是骨髓干细胞的损伤或减少。
2.症状表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表现为疲劳、感染频发、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淤斑)、发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和脾脏增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贫血(如乏力、头晕)、易感染(由于白细胞减少)以及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
3.治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采用免疫疗法以增强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策略有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支持性疗法如输血和使用生长因子药物提高血细胞水平。
理解急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的区别对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的病理机制决定了这两种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