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心脏的活动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白天活动时,交感神经活跃,容易引发心率加快和早搏现象。而在睡眠中,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有助于减慢心率和稳定心律,从而减少早搏发生。
2.心脏负担减轻:白天进行各种活动时,心脏的工作量增加,容易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而夜间睡觉时,身体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负担减轻,电活动更加稳定,所以早搏现象减少或消失。
3.激素水平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体内激素水平会有所不同。夜间睡眠期间,体内一些有助于心脏稳定的激素,如褪黑素、皮质醇等,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减少心律不齐的发生。
4.身体姿势改变:白天站立或坐着时,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大,可能引发心脏的不规则跳动。而夜间平躺时,这种影响减小,有利于心脏以更平稳的节奏跳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睡眠期间心脏活动相比白天更加稳定,早搏症状自然减少或消失。如果早搏频繁且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的心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