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D-二聚体测试: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中生成。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提示存在血栓,但也可由于其他原因如炎症或手术后升高。
2.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测量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延长的PT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影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延长的aPTT可能与某些凝血因子缺陷、狼疮抗凝物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3.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系统中的关键蛋白,低水平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而高水平可能与血栓风险增高相关。
4.凝血因子分析:特定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可通过单项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来检查,如第VIII因子、第IX因子等。
5.抗磷脂抗体检测: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糖蛋白I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可能提示抗磷脂综合征,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有关。
6.基因检测:某些遗传突变,如第五因子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家族性血栓形成风险相关。
这些检测帮助识别和评估易栓症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在进行这些检测前,应结合个人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