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脏瓣膜或心内膜的炎症,它常常伴随着心内膜的损害、赘生物形成和溶解性酶的释放,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脆弱。
2.抗凝治疗通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赘生物脱落引发栓塞的风险可能更高,而使用抗凝剂会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
3.有研究数据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感染过程中颅内小动脉瘤的形成,再加上抗凝药物的影响,会大幅提高出血概率。
4.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合并机械心脏瓣膜或心房颤动等病情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仔细权衡利弊,选择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并与多学科团队合作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规抗凝治疗是不可取的,需谨慎评估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