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盘源性腰痛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病变引起的。椎间盘是位于脊柱椎骨之间的软组织,具有缓冲和减震作用。当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或损伤时,就可能引起腰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
1.持续的钝痛或深部疼痛,多集中在下背部。
2.疼痛可能在坐、弯腰或久站时加重。
3.约10%至20%的患有腰痛的人有盘源性腰痛。
4.在影像学检查中,如MRI,可发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的迹象。
肌筋膜炎则是由于肌肉和筋膜(覆盖肌肉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或刺激所导致。其特征通常包括:
1.触碰或按压特定的“触发点”会引起局部疼痛或放射痛。
2.疼痛多为阵发性,与姿势、活动相关性较大。
3.肌筋膜炎更为常见,几乎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可能经历此类不适。
4.没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检。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病因:盘源性腰痛是由椎间盘的问题引起,而肌筋膜炎则是由肌肉及其筋膜的异常引起。盘源性腰痛往往需要通过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而肌筋膜炎则更多地依赖于临床检查。对于这两种情况,及时的医学评估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