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痔疮是最常见的大便后出血的原因。内痔和外痔都会导致排便时出血,尤其是在便秘时用力排便或者长期久坐情况下。
2.肛裂:肛裂是直肠和肛管内壁的小裂口,通常由于排便时用力过猛或便秘造成。这些裂口会引起剧烈疼痛和出血。
3.直肠息肉或直肠癌:这些病变可能在排便过程中受到刺激,从而引发出血。虽然直肠息肉一般为良性,但直肠癌则需要尽早发现和治疗。
4.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肠道内壁溃疡和出血。这类疾病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5.感染:一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道内壁破损,引发出血。这类感染多伴有腹泻、腹痛及发热等症状。
6.消化性溃疡:胃部或十二指肠的溃疡有时也会导致下消化道出血,虽不常见,但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可能。
7.血液凝固障碍:某些血液疾病或抗凝药物使用可能会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包括大便后出血。
以上是大便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于频繁或大量出血情况,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获得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