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胆汁分泌改变:胆囊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将其在进食时通过刺激释放到肠道中帮助脂肪分解。切胆后胆汁会从肝脏直接、持续进入肠道,由于没有储存和调节机制,餐后胆汁量可能不足以充分乳化食物中的脂肪,导致部分脂肪未被完全吸收。
2.脂肪性腹泻:未被充分分解的脂肪在肠道中形成脂肪酸或呈现油状物质,这些物质难以被人体吸收,会随粪便排出,表现为大便中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油状物质。有研究表明,约10-30%的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脂肪性腹泻。
3.饮食因素影响: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脂肪负荷较高而胆汁分泌量相对不足,加重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可能使白色油状物更明显。
4.肠道菌群变化:切胆后肠道菌群可能发生改变,某些菌群增多或减少也可能加剧脂肪消化不良的情况。
切胆后,需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尽量减少高脂肪、高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这种现象通常属于术后适应期内的常见问题,若长时间持续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恶心等,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