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1)压力和焦虑:研究表明,生活中的巨大压力或持续的焦虑情绪会显著增加噩梦发生的频率。焦虑状态会使大脑在夜间无法完全放松,从而引发不安定的梦境。
(2)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重大创伤事件的人群,如自然灾害、车祸或重大手术后,噩梦频率较高。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重复性的创伤记忆出现在梦境中。
2.睡眠质量问题
(1)睡眠不足:长期睡眠时间不足或作息紊乱会导致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期)比例异常,这一阶段与梦境的产生密切相关,从而增加了噩梦的几率。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夜间憋醒,缺氧状态会刺激神经系统,使梦境变得更为负面。
3.药物和化学物质的作用
(1)某些药物:抗抑郁药、降压药、抗帕金森病药物以及一些麻醉剂可能通过干扰神经递质水平影响梦境内容。
(2)过量饮酒或戒断:酗酒或突然停止饮酒会对睡眠结构造成冲击,容易诱发噩梦。
4.饮食和代谢问题
(1)入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高糖食物或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睡眠过程中不稳定的神经活动。
(2)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时,大脑可能因缺乏能量而产生混乱的梦境。
5.其他健康问题
(1)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焦虑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受到噩梦困扰。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患者可能因新陈代谢过快而产生紧张感,表现为睡梦中惊恐不安。
6.环境因素
噪音、温度过高或光线过强都会导致睡眠环境的不适,使浅睡眠时间延长,并影响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梦境体验。
若长期频繁做噩梦,应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及生活规律。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调整睡眠习惯或治疗潜在的身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