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累会增加个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研究统计表明,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人群中,有15%至20%的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临床抑郁症。
2.免疫功能下降:持续的心理压力会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抵抗力减弱,使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的发病率提高15%至30%。
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心情压抑会引起体内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这些激素的长期作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有统计显示,长期情绪压抑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约20%至25%。
4.睡眠障碍:情绪持续低落与失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数据显示,约40%至60%的长期心情压抑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或早醒等问题,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5.消化系统问题:心情压抑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等。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情绪低落者患功能性胃肠病的概率可提高至正常人的两倍。
6.慢性疼痛加重:压抑情绪会改变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处理方式,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或使原有疼痛加剧。例如,偏头痛、纤维肌痛等慢性疼痛疾病患者在情绪长期低迷时,症状常会明显恶化。
7.行为模式的改变:部分人可能表现为逃避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甚至发展出不健康的应对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改善长期心情压抑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以减少对身心的负面影响。这一过程中坚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培养兴趣爱好也是有效的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