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反应是什么

2025-03-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急性应激反应是一种短暂的心理或生理状态,通常在遭遇强烈刺激性事件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其表现包括明显的情绪、行为和身体异常,但症状一般会在几天内逐渐缓解。

1.原因:通常由极度紧张或恐惧的事件诱发,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身体攻击或突发的严重变故。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体对危险的本能反应。

2.症状:

情绪变化:可能出现情绪麻木、难以感知周围环境、烦躁不安或恐惧等。

认知障碍:常伴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模糊、对事件经过无法清晰回忆。

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过度警觉、逃避行为,甚至出现失控的哭喊或呆滞不动。

身体反应: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手脚发冷或颤抖,部分人会感到胸闷或头晕。

3.病程:大多数急性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多数人在心理支持和环境调整下能够恢复正常。

4.诊断与治疗: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及事件发生经过的分析。对于轻微的急性应激反应,非药物干预如心理疏导、倾诉和休息即可帮助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可考虑使用短期药物治疗并配合专业心理治疗。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类似事件的刺激,并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