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息肉类型:肠息肉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确诊息肉类型非常重要。
2.息肉大小: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越高。超过10毫米的息肉通常需要切除,而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以考虑密切随访。
3.数量和分布: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息肉较多,可能需要更密集的检查和干预计划。
4.病史因素:既往乙状结肠癌病史增加了再次出现癌变的风险,对于术后患者,任何类型的息肉都不容忽视。
5.复查频率:在发现肠息肉后,根据息肉的类型、数目和大小,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通常情况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6.切除及病理检查:对于有癌变风险的息肉,通常建议通过结肠镜进行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性质。
乙状结肠癌术后一旦发现肠息肉,应及时与医生讨论最佳的管理策略,包括是否需要切除以及如何安排后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