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成因分析
黏液囊肿多由唇部、舌下或颊部唾液腺导管破裂引起,唾液无法正常排泄,积聚形成小水泡。
可能是咬伤、炎症刺激或饮食习惯等外界因素造成唾液腺导管损伤。
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免疫紊乱)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应当注意其他相关表现。
2.是否需要治疗
如果水泡较小且无明显不适,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它们可能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消退。
若水泡反复形成、持续存在、逐渐增大或伴随疼痛,应考虑就医检查。
3.居家护理建议
避免咬伤患处,避免进食过烫、辛辣或尖锐的食物,以防刺激粘膜。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盐水漱口2-3次,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禁止尝试刺破或挤压水泡,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损伤。
4.医疗干预选择
经常复发或体积较大的水泡可能需要通过医生行局部切除或手术治疗。
若怀疑存在其他疾病引发,可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或血液检测以明确诊断原因。
5.何时立即就医
如果水泡伴随剧烈疼痛、红肿发热、流脓,提示可能合并感染。
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烧或疲倦,需及时排查潜在的全身性疾病。
口腔内小水泡的形成多数与轻微创伤或唾液腺功能障碍有关,绝大部分可自愈。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则须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