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昼夜节律性抑郁症。人体有昼夜节律生物钟,调控睡眠、情绪和激素分泌等活动。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生物钟紊乱可能导致情绪在一天中呈现周期性波动。例如,晨起时情绪低落,白天改善,傍晚或夜间再次恶化。
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在白天表现出轻躁狂症状,如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社交活跃,甚至过度乐观,但到了晚上由于疲劳或其他诱因,转而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
3.睡眠障碍。当个人长期无法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状。这种问题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或早醒,同时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受到影响。
4.心理应激与环境因素。某些人面对压力或困境时在白天通过社交、活动等方式暂时掩盖真实情绪,但夜晚独处时更容易暴露内心的抑郁倾向。
5.其他潜在疾病。如果伴随食欲变化、体重波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经常陷入极端情绪波动,应注意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性因素。
这种状态需要及时关注,建议尽早寻求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干预,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