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热量摄入减少对大脑的影响
大脑需要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当减肥期间热量摄入明显减少时,血糖水平可能下降,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引发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易怒等情绪问题。过度节食还可能激活人体的“饥饿应激”反应,从而使神经系统更加敏感,导致情绪容易波动。
2.激素水平变化
减少饮食或改变饮食结构会影响胰岛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等与食欲和能量代谢相关的激素。低瘦素水平可能导致“饥饿信号”增强,使人感到焦虑和烦躁。同时,长期热量缺乏可能抑制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这两种神经递质与快乐和稳定情绪密切相关,减少它们可能增加暴躁和沮丧的情绪。
3.饮食模式的突然改变
减肥常伴有饮食结构的调整,例如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取,而这些食品通常会带来短暂的愉悦感。当饮食中不再含有这类“安慰性食物”,情绪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如果饮食过于单调,营养摄入缺乏也会进一步引起身体压力和情绪变化。
4.睡眠质量的干扰
热量缺乏可能导致身体进入一种“节约能量”的状态,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睡眠规律。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缩短与情绪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睡眠不足会加剧减肥期间的烦躁感。
5.心理压力增加
减肥本身是一项自我控制的任务,严格遵循饮食计划和运动安排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压力。如果减重过程未达预期,还可能产生挫败感和焦虑。这些心理因素都可能强化暴躁情绪的表现。
情绪的波动在减肥过程中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加以缓解的。例如,适当调整饮食方案以避免极端节食,保证优质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确保充足的高质量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