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神经递质失衡:焦虑与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密切相关。当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泌或传递出现异常,大脑对危险信号的敏感性会增加,从而导致持续性的焦虑感。
2.认知偏差:许多人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灾难化思维,总是预见最坏的情况,甚至高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认知模式使得焦虑不断被强化,难以摆脱。
3.应激反应超负荷:慢性压力会让身体长时间处于“战斗或逃跑”状态,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持续高水平分泌,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引发焦虑症状。
4.遗传和家庭环境:研究表明,焦虑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焦虑障碍患者,后代患病风险升高。从小受到过度保护或惩罚型教育的人更容易形成焦虑性人格。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睡眠不足、高强度工作、缺乏运动以及饮食不均衡都会削弱大脑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使焦虑更加频繁且难以控制。
6.躯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某些内分泌紊乱(如甲亢)或慢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加剧焦虑感。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产生副作用,诱发或放大焦虑症状。
焦虑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从调整生活方式、优化认知模式和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等角度综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