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阶段紊乱:人的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其中快速眼动期与做梦直接相关。如果快速眼动期延长,例如由于熬夜或睡眠周期紊乱,可能会增加做梦频率。
2.胃肠道功能异常:晚上过度饮食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高糖食品等,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人体为了消化这些食物,可能引发浅睡眠状态,从而更容易记住梦境。
3.情绪压力增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精神紧张状态,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导致入睡质量下降,更容易在睡眠中出现丰富的梦境。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或含有兴奋成分的药物,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结构,使快速眼动期变化,进而导致多梦。
5.生理或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神经衰弱等都会对睡眠带来影响,间接引发多梦。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常导致断续的梦境。
长期频繁多梦可能意味着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及潜在的生理问题,应避免熬夜,规律作息,减少咖啡因摄入,并注意情绪调节。如果多梦伴随明显的疲倦、记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寻求医疗建议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