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骨折类型:
稳定性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最常见,往往由于轻微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椎体未出现明显移位或神经损伤,可选择保守治疗。
爆裂性骨折:如果没有明显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症状,也可能尝试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
2.影像学评估:
椎体高度丧失小于50%,后凸角度小于30度时通常可考虑保守治疗。
脊柱稳定性良好,即后方韧带复合体未受损、无滑脱或旋转畸形时,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
3.临床表现:
无明显神经症状,如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障碍。若存在神经功能受损,则多需手术干预。
疼痛可以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及药物控制,且逐渐缓解。
4.治疗措施:
卧床休息:通常建议卧床6-8周以减少椎体负重。
支具固定:佩戴胸腰背支具,限制脊柱活动,帮助骨折愈合。
康复锻炼:逐步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及活动范围,以恢复正常生理曲线。
药物辅助: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5.特定人群特点:
年龄较大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此时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有合并症或基础疾病不耐受手术者,也适合尝试非手术疗法。
若选择保守治疗,需要定期复查影像学变化和监测神经功能,一旦发现病情进展如椎体塌陷加重、疼痛无法控制或出现神经损害,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