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水病是什么病

2025-01-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石水病,又称为尿石症,是指因尿液中矿物质结晶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而导致的疾病。这种状况可能出现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

1.形成原因:石水病主要是由于尿液中某些矿物质浓度过高,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和胱氨酸等。在这些条件下,这些矿物质容易在尿路中聚集并形成结石。

2.症状表现:患者常常会经历严重的腰腹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绞痛”。其他症状包括血尿(尿液中带血)、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恶心呕吐。

3.流行病学:约10%的人群在其一生中会罹患尿石症,其中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

4.诊断和治疗:尿石症的诊断通常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进行确认。治疗方式视结石大小和位置而定,小结石可能通过饮水增多自然排出,而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取石等方法。

5.预防措施:多饮水是预防尿石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帮助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沉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草酸盐、动物蛋白和盐的摄入,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石水病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虽然疼痛剧烈,但通过及时诊治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