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定义: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形式,由于动脉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2.发病机制:
脑卒中:可以是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出血性)或因为血栓、栓塞等原因导致的血流中断(缺血性)。
脑梗塞:主要是因为血管狭窄或被栓子堵塞,导致某一部分脑组织缺氧坏死。
3.类型: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如脑梗塞)、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
脑梗塞:主要指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可分为栓塞性脑梗塞和血栓性脑梗塞。
4.常见症状:
脑卒中:突发性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身体;语言不清;突然的视力改变;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脑梗塞:表现类似,但具体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脑区域,如偏瘫、一过性黑蒙、言语困难等。
5.预防措施:
脑卒中: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健康饮食。
脑梗塞:除以上措施外,需特别注意抗凝治疗、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理解脑卒中与脑梗塞的差异有助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相关健康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