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定义与特点:
神经内分泌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通常表现为慢性生长的肿物。其临床表现可能与肿瘤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分泌激素有关。位于距肛缘5厘米处的病例多发生在直肠中下段区域。
2.症状与表现:
(1)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可能因体检偶然发现;
(2)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等症状;
(3)在某些情况下,若肿瘤具有分泌功能,可能引发类癌综合征,如皮肤潮红、腹泻等。
3.临床诊断依据:
(1)通过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可初步发现病变;
(2)肿瘤组织的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分化程度(低级别或高级别);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PET-CT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4)血清学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gA(嗜铬粒蛋白A),辅助判断病情。
4.治疗方式:
(1)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目标是完整切除病灶,尤其对于局限性病变;
(2)放疗和化疗适用于高级别或晚期病例,以控制肿瘤增长和缓解症状;
(3)靶向药物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对某些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瘤有效;
(4)若存在远处转移,可考虑多学科治疗,包括肝转移灶的消融或栓塞治疗。
5.预后与随访:
(1)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通常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高级别则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不佳;
(2)定期随访是关键,建议术后每3-6个月进行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应个体化,需由专业医师团队结合病理结果、分期及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