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中枢神经损伤:偏瘫通常由脑卒中或其他脑部损伤引起,这些损伤导致大脑对身体一侧的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腿部的正常运动。偏瘫患者往往会出现痉挛性偏瘫,即受影响一侧的肌肉过度紧张或僵硬。这种肌肉紧张增加了行走时足部的负担,使得脚尖着地而非脚跟。
2.足下垂:由于偏瘫患者的一侧腿部肌肉无力,难以抬起脚趾和脚跟,在行走时容易形成足下垂。这种情况下,患者为了尽量不拖地,会通过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来补偿,从而导致脚掌外侧先着地。
3.步态调整:偏瘫患者在尝试保持平衡时,可能会无意识地将体重转移到脚掌的外侧,以获得更多的支撑面。这种调整是为了避免跌倒并维持行走的稳定性。
4.肌肉代偿作用:由于某些肌肉功能的缺失或不足,其他肌群可能会被动承担额外的工作,导致一些不寻常的动作模式,例如脚掌外侧踮高。
偏瘫患者经常表现出这些特征性的步态变化,这属于神经系统损伤后身体适应的结果。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这些步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