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过度使用或劳累:长时间走路或站立可能导致肌肉疲劳或关节压力增加。此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同时可以通过冰敷来减轻炎症和肿胀。建议每天进行20分钟的冰敷,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以避免皮肤冻伤。
2.不正确的鞋子选择: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也可能导致疼痛。有研究表明,约有65%的脚部疼痛与鞋子的选择有关。应该选择舒适且支撑性良好的鞋子,可以考虑使用矫正鞋垫来提供额外支撑。
3.扭伤或损伤:行走时意外扭伤可能导致急性疼痛。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和抬高。如果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肿胀严重,应及时就医。
4.慢性疾病:如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慢性疾病会引发疼痛。统计显示,约有10%的人群受到足底筋膜炎的影响。这些情况通常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评估和长期管理,如物理治疗、专科检查及药物治疗。
5.体重因素:超重会给下肢带来额外的负担,从而导致疼痛。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盖承受的压力大约增加3倍。控制体重和加强肌肉锻炼以改善腿部力量对缓解疼痛有显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运动、注意饮食、选择合适的鞋子,并在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走路时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