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脾虚湿盛型:此类患者常表现为体型偏胖、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则湿邪内生,影响水谷精微的代谢。治疗上宜健脾祛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2.痰湿阻滞型:这一类型多见于久坐少动者,症状包括头晕、胸闷、乏力。痰湿是由水湿停聚而成,容易阻碍气机运行。治疗则以化痰利湿为主,常用二陈汤或温胆汤加减。
3.肝郁气滞型:患者可能有情绪不稳、两侧胁痛、睡眠不安等表现。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疏肝解郁是治疗的关键,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散进行调理。
4.肝肾阴虚型:该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口干、耳鸣、五心烦热。肝肾阴虚导致内热扰动,加之新陈代谢失衡,易致血脂升高。养阴清热是主要方法,六味地黄丸合知柏地黄丸常被应用。
5.瘀血内阻型:多见于长期血脂异常者,症状包括舌质紫暗、肌肤甲错。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阻,影响正常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宜用,代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
通过对不同证型的分析,中医在治疗血脂高方面强调整体调节,注重个体差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